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政府采购中如何保护供应商利益/谷辽海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8:56:20  浏览:86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政府采购中如何保护供应商利益
作品来源:法制日报
时间2005年4月13日
作者:谷辽海


  政府采购争议增多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
,使用财政性资金,依照法定的标准,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依法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从1995年开始试点的政府采购制度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这一年,据我国财政部统计,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超过了预定目标,达到1659.4亿元,比2002年增加650亿元,节约预算资金196.6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0.6%,采购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64.4%,分别占当年财政支出和GDP的6.7%和1.4%,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两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政府采购法实施的第二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000亿元,2005年的既定目标是2500亿元。
  随着全国政府采购规模逐年不断扩大,平均每年以递增100%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各省市政府采购方面的争议普遍增多,法律和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例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公开招标的具体操作规程,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规章,但由于所处的法律位阶和效力层次较低,且与法律规定内容相冲突,实际上不具有可操作性,下位法与上位法相矛盾的规范普遍存在,造成当事人不知依据何部法律提出诉讼;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非主要采购方式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却无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采购主体所选择的采购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陪标、围标、串标等暗箱操作的违法现象大量存在;采购监管机关与政府采购中心职能不分,虽名义上脱钩,实际上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机构招标采购公司侵害供应商合法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许多供应商敢怒而不敢言;采购主体确定中标或成交结果带有巨大的主观任意性,虽然有质疑和投诉机制,但实际执行效果却微乎其微;法律虽赋予供应商这些弱势群体多元救济途径,但相关的救济渠道并不畅通……

  供应商处于弱势地位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主体所控制的证据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政府采购的审批文件、采购预算文件、招投标采购文件、投标供应商的资质、中标供应商的资质、评标标准及方法、专家意见及专家资历、定标依据、授标文件、合同文本、合同履行和验收证明、采购过程的工作记录等等原始证据材料,全部保存在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那儿。他们所掌握的这些证据,有的是通过计算机电磁形式储存信息的,也有纸质形式保存的。由于这些证据都在采购主体内部,不在第三者手中,这对于供应商或其代理律师收集证据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所以,凡是世界上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在立法方面都非常注意对供应商这些弱势群体给予倾斜保护,在维护权益方面赋予供应商多元的救济途径,我国也不例外。
  自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后,两年多来的政府采购活动,往往将质疑程序作为质疑供应商维权提起投诉之前不得不经过的阶段,简称为政府采购救济机制前置程序。实践中,质疑供应商如果未经过这一前置程序,财政部门一般就不受理投诉。2004年8月11日,我国财政部出台并于同年9月11日实施的《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救济途径中的质疑前置程序。由于有了质疑程序这一前置阶段,无形中增加了投诉供应商有效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间长度和累赘。
  笔者曾经担任过政府采购主体的常年法律顾问,也担任过供应商的法律顾问。通过与供、采双方当事人的交流感到,虽然政府采购当事人作为民事主体,在采购活动中的地位都是完全平等的,但采购主体尤其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社会中介采购代理机构,由于依附于公共权力机关,往往享有一种准司法行政权,对采购过程中的许多事项享有完全自由的裁量权,比如:审查确定供应商资格的权力、选择和确定采购方式的权力、选择和确定采购程序的权力、选择和确定评标专家的权力、选择和确定评标方法和过程的权力、选择和确定中标供应商的权力等。采购主体行使前述自由裁量权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时,一方面,受害的供应商无法证明加害人自由裁量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能够提供证明的惟一只有采购主体。另一方面,明知采购主体的行为违法,为了未来不确定的中标、成交的机会概率,避免遭遇打击报复,供应商只能忍气吞声。
  笔者发现,许多的供应商放弃司法救济途径的原因之一,是供应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供应商是政府采购活动中的重要当事人之一,诚实信用原则也是政府采购过程中当事人所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则。在高手如林的政府采购竞争市场,供应商为了脱颖而出,提供虚假的资信证明、与采购主体共同串谋、供应商之间相互伴标和围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有时,供应商能够侥幸胜出,有时也不免东窗事发。供应商自身所存在的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方面严重扰乱了我国有序的政府采购竞争市场,另一方面也给政府采购活动的主管部门提出了监管的难题。

  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对政府采购方式作了规定,即政府采购方式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在这些采购方式中,公开招标被规定为我国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但这部法律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适用这一主要采购方式,怎么样来展开公开招标的采购程序,均无详细的描述。相反,政府采购对象的非主要采购方式如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的采购均有相应的操作程序。政府采购法分别将货物、工程和服务这三类政府采购对象,适用不同的法律来调整。其中规定工程采购适用我国招标投标法,而货物和服务的公开招标适用什么样的法律来调整却没有任何的规定。根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四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笔者认为,此规定所存在的法律漏洞有:其一,政府采购对象中的货物和服务应该适用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其二,工程采购不适用政府采购法,但这与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规定的适用范围相矛盾;其三,与工程相关的货物和服务的公开招标在适用法律方面遇到两难的境地,不论是选择政府采购法还是招标投标法的规定,都将遭遇法律障碍;其四,工程如果是通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非公开招标方式则适用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其五,工程采购如果非公开招标则可以排除招标投标法的强制性规定。
  我国政府采购法中没有公开招标采购的适用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实践中,采购主体是依据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开展政府采购活动的。然而,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在法律责任和救济渠道方面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由于政府采购法中缺少公开招投标的相应章节,而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是公开招投标,故采购过程中的许多活动都必须援引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而招投标采购方式所引起的争议,虽然是属于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主管范围,但我们离不开招标投标法的调整,包括招投标的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然而,政府采购活动中,财政部门所实施的行政行为都是依据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相关的行政规章作出的。由于法律适用方面没有统一,造成当事人寻找救济途径的不确定性。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有权向招标人(即采购主体)提出异议或者依法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我们从这一法律条款中不难发现,投标供应商可以向采购主体提出异议,也可以向行政主体提出投诉。究竟选择哪个部门来处理采购主体、供应商之间的争议,决定权完全掌握在投标供应商的手中。可非常遗憾的是,财政部的《处理办法》中的质疑程序前置与我国的上位法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所规定的内容发生了严重的撞车和冲突。而两部法律都是属于同一位阶的,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位法必须服从上位法,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的内容相矛盾、相抵触。行政规章的内容如果与法律相冲突,那么抵触的内容必然无效。

(注:本文作者谷辽海为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本文最初选自群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府采购案例评析》第二卷)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银发[1998]301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
独资商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其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烟台住房储
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国家邮政局: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998年7月1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同时降代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和再贷款利率。现通知如下:
一、降低存款利率。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49个百分点。各档次存款利率调整表见附表一。
二、降低贷款利率。各项贷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1.12个百分点,各档次贷款利率调整表见附表二。
三、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和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1.71个百分点,再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82个百分点。准备金存款及各档次再贷款利率调整表见附表三。
金融机构同业往来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准备金存款利率。
四、降低再贴现和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由现行的6.03%下调为4.32%;贴现利率由各金融机构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最高不得超过2个百分点。
五、相应下调各项优惠贷款利率。各项优惠贷款利率调整表见附表四。优惠贷款利差补贴标准和补贴办法不变。
六、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和浮动幅度不变。
七、逾期贷款和挤占挪用贷款的罚息水平不变。
八、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进出口银行机电产品卖方信贷利率另行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级分支行要迅速将本通知送达所在地各金融机构,并督促遵照执行。同时,对利率调整后各方面的反应迅速跟踪调查,并将情况及时报告总行货币政策司(传真:010-66012765)。
附表: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调整表
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调整表
三、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四、优惠贷款利率调整表

附表一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1998年3月25日)|(1998年7月1日) |
|--------------|------------|------------|
|一、活期存款 | 1.71 | 1.44 |
|--------------|------------|------------|
|二、定期存款 | | |
|--------------|------------|------------|
| (一)整存整取 | | |
|--------------|------------|------------|
| 三个月 | 2.88 | 2.79 |
| 半 年 | 4.14 | 3.96 |
| 一 年 | 5.22 | 4.77 |
| 二 年 | 5.58 | 4.86 |
| 三 年 | 6.21 | 4.95 |
| 五 年 | 6.66 | 5.22 |
|--------------|------------|------------|
|(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 | |
|本取息 | | |
|--------------|------------|------------|
| 一 年 | 4.14 | 3.96 |
| 三 年 | 5.22 | 4.77 |
| 五 年 | 6.21 | 4.95 |
|--------------|------------|------------|
|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
|(三)定活两便 | | |
| |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档次利率打六折执行 |
------------------------------------------

附表二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1998年3月25日)|(1998年7月1日) |
|--------------|------------|------------|
|一、短期贷款 | | |
|--------------|------------|------------|
| 六个月以内 | | |
| (含六个月) | 7.02 | 6.57 |
|--------------|------------|------------|
| 六个月至一年 | | |
| (含一年) | 7.92 | 6.93 |
|--------------|------------|------------|
|二、中长期贷款 | | |
|--------------|------------|------------|
| 一至三年 | | |
| (含三年) | 9.00 | 7.11 |
|--------------|------------|------------|
| 三至五年 | | |
| (含五年) | 9.72 | 7.65 |
|--------------|------------|------------|
| 五年以上 | 10.35 | 8.01 |
|--------------|------------|------------|
|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最高加|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最高加|
|三、贴现 | | |
| |0.9个百分点 |2个百分点 |
------------------------------------------

附表三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1998年3月25日)|(1998年7月1日) |
|--------------|------------|------------|
|一、准备金利率 | 5.22 | 3.51 |
|--------------|------------|------------|
|二、再贷款利率 | | |
|--------------|------------|------------|
| 二十天 | 6.39 | 5.22 |
| 三个月 | 6.84 | 5.49 |
| 六个月 | 7.02 | 5.58 |
| 一 年 | 7.92 | 5.67 |
|--------------|------------|------------|
|二、再贴现利率 | 6.03 | 4.32 |
------------------------------------------

附表四

优惠贷款利率调整表
单位:年利率%
---------------------------------------------
| | 利 率 |
| |-------------------------|
| 项 目 | 调整前 | 调整后 |
| |(1998年3月25日)|(1998年7月1日) |
|-----------------|------------|------------|
|第一类 | | |
|-----------------|------------|------------|
| 船舶工业卖方信贷 | 7.02 | 6.03 |
|-----------------|------------|------------|
|第二类 | | |
|-----------------|------------|------------|
| 1.民政部门福利工厂贷款 | 6.48 | 5.49 |
|-----------------|------------|------------|
| 2.广深珠高速公路贷款 | 6.48 | 5.49 |
|-----------------|------------|------------|
|第三类 | | |
|-----------------|------------|------------|
| 1.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 | 5.04 | 4.05 |
|-----------------|------------|------------|
| 2.贫困县办工业贷款 | 5.04 | 4.05 |
|-----------------|------------|------------|
| 3.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 | 5.04 | 4.05 |
|-----------------|------------|------------|
|其它类 | | |
|-----------------|------------|------------|
| 1.银行系统印制企业基建储备贷款| 4.68 | 4.68 |
|-----------------|------------|------------|
| 2.扶贫贴息贷款(含牧区) | 2.88 | 2.88 |
|-----------------|------------|------------|
|3.特区、开发区差别利率贷款 | | |
|-----------------|------------|------------|
| 五年以下 | 2.88 | 2.88 |
| 五年以上 | 4.32 | 4.32 |
---------------------------------------------



1998年6月30日

内蒙古自治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


(2003年9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3年9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由市场经营管理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和管理服务,若干个经营者进场从事现货商品交易和提供营利性服务的固定场所。

本条例所称市场经营管理者是指利用自有或者租用的固定场所,从事市场经营、服务和管理的企业法人。

本条例所称场内经营者是指在市场内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现货商品交易或者提供营利性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市场经营管理和场内经营或者提供营利性服务,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市场经营管理和监督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市场的建设和改造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方便群众、繁荣流通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市场,加强对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 市场经营管理

第七条 申请从事市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应当向旗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市场经营管理者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登记注册申请书,市场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批准文件以及房屋使用证明,市场方位、设施平面图;

(四)验资证明,出资人的营业执照或者身份证明;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必须提交的其他文件。

开办专业性市场,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提交相应的批准文件。

第八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并在显要位置公布各项市场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检查本市场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二)在市场内设置示意图、行市牌、服务标牌和服务台、意见箱、有关标准计量器具等设施,并公示投诉电话;

(三)统一规划市场内广告宣传;

(四)负责市场内的卫生、环境保护工作;

(五)建立安全保卫机构,落实治安和安全责任制;

(六)负责市场内经营、安全、消防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更新改造,保证相关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第九条 大中型农副产品市场、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市场的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或者与检测机构建立相关检测制度,适时进行自律检测,并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监督抽查。

第十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要求场内经营者配备和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与其经营项目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对市场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进行登记,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好强制检定工作。

第十一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督促场内经营者建立购销台帐并落实进货票证制度。

第十二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统一印制、发放市场信誉卡。信誉卡应当载明销售者、商品名称、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时间等事项,便于消费者进行监督和投诉。

第十三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建立健全场内商品质量内部监督制度和商品退换制度。对消费者与场内经营者发生的消费纠纷,要积极调解,妥善处理。

鼓励市场经营管理者建立对消费者的合理要求先行承担赔偿责任制度。

第十四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不得为从事非法交易的场内经营者提供场所、仓储、运输、保管、票证等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歇业或者其他自身原因终止营业的,应当提前两个月通知场内经营者,给场内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可以按照法定程序组成市场经营管理者行业自律组织,为市场经营管理者提供咨询、信息等服务,调解市场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纠纷,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场内经营

第十七条 进场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应当持有旗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但农牧民在市场内临时销售自产的农畜产品的除外。

第十八条 场内经营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核准的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内依法自主经营;

(二)依法自主决定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

(三)拒绝不合理收费和摊派;

(四)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亮证经营、明码标价、依法纳税;

(二)按照与市场经营管理者约定的场地经营,并负责经营场地卫生环境的维护;

(三)按照有关规定出具由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发票或者其他购货凭证和信誉卡;

(四)检验购进商品质量,并索取、保存能够证明进货来源的原始票证等;

(五)接受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定期对其使用的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

(六)对经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建立完整的购销登记台帐;

(七)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税费。

第二十条 场内经营者不得经营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商品,不得在交易活动中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场内经营者经营食品、药品等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场内经营者经营特约品牌商品的,应当具有该品牌所有权人的授权许可证明。

第四章 市场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并为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提供服务。

第二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督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二)依法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对商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并对重要商品实行市场准入备案制度;

(三)保护合法经营,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四)建立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的登记档案,实行信用公示制度,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开展创建文明诚信市场活动;

(五)受理消费者投诉;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秉公执法、文明管理。对未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被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二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市场内公开市场监督检查负责人姓名、职务,公开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公开举报电话和违法案件处理结果。

第二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市场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复制有关经营凭证,检查涉嫌违法的商品。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旗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有直接关系的物品。实施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案件情况复杂的,经旗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查封、扣押措施时,应当制作法律文书并送达当事人。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动用、调换或者损毁。

对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先行处理。无法找到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绝的,也可以强制处理。

第二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不得刁难、勒索经营者或者强行购买商品;不得庇护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依法实施行政性收费或者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应当出具财政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罚没票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不按要求设置有关标准计量器具,或者对市场上使用的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未进行登记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为从事非法交易的场内经营者提供场所、仓储、运输、保管、票证等便利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收入的,没收违法收入,并处违法收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场内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不亮证经营、明码标价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的;

(三)不按规定建立或者不如实建立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购销台帐的;

(四)不具有特约品牌商品所有权人的授权许可证明从事经销活动的;

(五)拒不出具商品统一发票或者其他购货凭证和信誉卡的。

第三十三条 场内经营者有欺行霸市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分别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三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在所管辖的市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不出示执法证件或者态度蛮横、行为粗暴的;

(四)不出具财政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罚没票据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抽查、收费、摊派、罚款的;

(六)使用、调换或者损毁查封、扣押物品的;

(七)利用职务之便压价、强行购买商品或者索取钱物、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对城乡街面商品交易活动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