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加强机械工业“八五”标准化工作的若干要求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23:34:36  浏览:80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机械工业“八五”标准化工作的若干要求

机电部


关于加强机械工业“八五”标准化工作的若干要求
1991年11月25日,机电部

为了全面贯彻《标准化法》,加强机械工业“八五”标准化工作, 实现“依法管理、健全体系、强化实施、力求实效”的目标和调整、 充实、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实施及其监督,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三项主要任务,以适应机械工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特提出如下要求:

—、调整、充实、完善机械工业标准体系
1·继续坚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推进标准制订、修订工作
(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坚持分析研究,区别对待,结合国情,协调配套。各专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 全面分析比较有关国际标准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学(协)会标准, 综合评价,做出选择。 对我国的某些标准中由于混杂采用多国标准而出现的技术上不协调的问题,要研究对策,予以解决。
(2)“八五”期间要提高标准质量,适当控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每年列入计划的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要认真审查协调, 要增加修订标准(主要是产品标准)项目的比重,一般不低于40%。 力争改变现行标准中尚有三分之一低于国际一般水平的状况。
(3)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要调整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其标准内容,提高标准成套性, 提高机械工业标准体系的整体水平。到1995年,机械工业现行标准总量中要有80 %以上达到国际一般水平。
(4)进一步提高标准的协调配套水平,特别是基础通用标准的协调配套水平。加强安全卫生标准、节能产品标准和认证所需标准的制定。 产品标准中除使用性能要求外,要充实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 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5)做好高、新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围绕机电一体化、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工作的发展,适时搞好标准化工作。
(6)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有关国际、国外标准化信息、发展动向的收集、分析研究, 为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创造条件。
2.搞好标准清理整顿的后期工作,做好标准的复审与修改
(1)做好现行标准清理整顿的后期工作,特别是标准清理整顿结果的处理。经清理整顿确定为继续有效、废止的标准, 要按《机械工业标准制定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审批。经清理整顿确定为合并、 修订或调整到其他级别的标准,要区别轻重缓急,列入标准制订、修订计划予以修订。
(2)经清理整顿,原专业内部标准、局批企标要区别情况处理。一部分纳入各级标准,一部分改为行业内部统一规定使用, 一部分确属不再需要的,予以废止。行业内部标准是行业内部调控的手段, 也是保护国家技术利益的措施。 行业内部标准的对象范围主要是产品质量分等标准和不宜对外公开的技术引进转化和自行研究、开发而制定的标准, 行业内部标准一般为推荐性标准,在全国范围行业内使用, 而不能局限于在部门管辖内使用;行业内部标准对国外保密;其编号按《机械工业标准制定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办理。
(3)清理整顿标准中未能及时进行复审工作的标准,要继续做好标准复审工作。 标准复审工作要纳入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计划。 标准复审的要求及工作程序按《机械工业标准制定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4)经清理整顿确定为继续有效的标准中有相当数量的标准以及新制定的某些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标准的局部条文或数据需经适当修改、 补充才能适应使用和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 要按规定做好标准的修改工作, 有关工作要纳入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一般应按类分批办理标准修改报批手续。 标准修改报批程序和要求按《机械工业标准制定工作细则》的规定办理。
3.统一认识、切实做好标准性质的划分
(1)《标准化法》关于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强制件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规定, 改变了我国以往长期实行的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的单一模式。这项重大变革,不仅对标准化管理,而且对质量管理、 生产和技术管理甚至对机械工业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各级领导、 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转变观念,依法统一认识, 正确理解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2)《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因此, 必须慎重地处理强制性标准的划分,维护强制标准的严肃性。在确定强制性标准时, 不仅要考虑标准化的对象和适用范围, 还要考虑标准的内容是否严厉到如果违反便不能生产、销售和进口的程度。根据《标准化法》的严格限定,“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因此,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和数量是有限的, 比较多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3)要正确理解《标准化法》关于“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的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 一经行政法规引用,就应该在其规定的范围内强制执行; 推荐性标准被合同引用后,受《经济合同法》的约束而必须执行;在发放生产许可证、 实行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等级评定、质量评优和企业上等级等方面, 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推荐性标准。各级计划、生产、技术、经营、 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学会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充分利用推荐性标准。
(4)关于标准性质划分的具体指导细则。按机电部机电科(1991)1100号《关于清理整顿机械工业标准工作的通知》和机电部科技司机科标(1991)084号《关于清理整顿机械工业标准工作的补充要求和调整标准体系表与“八五”标准计划的函》中的有关要求执行。

二、加强标准的实施及其监督工作
1.落实职能,形成工作机制
(1)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是《标准化法》赋予行业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因此,科技司、质量安全司和各行业司,省、自治区、 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机械工业主管部门要在各自主管的业务范围内加强这方面工作。 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 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机械工业标准实施及其监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企业要依法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为此,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特点,依法加紧建立、 完善本企业实施标准和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制度, 特别是要完善企业领导和主管职能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制。
(3)部各有关司要在主管的生产技术工作范围内认真实施标准,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提出标准实施及其监督检查的重点项目及具体要求, 并组织有关单位认真执行。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机械工业主管部门应根据上级计划中要求完成的任务和本地区机械系统的需要, 安排标准实施及其监督检查的重点项目及具体要求,并组织有关单位实施。
(5)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应组织推动标准实施工作,做好本专业标准实施的技术指导、技术协调、咨询服务和信息交流, 并按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做好重点项目标准实施及其监督检查, 促进全行业标准的实施。
2.抓住重点,力求实效
(1)“八五”期间,机械工业各级主管部门要根据计划安排,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的执行,力求取得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并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机械工业标准的实施及其监督。
(2)在技术引进和产品改型换化过程中,专业技术归口单位或主导企业在初始阶段,应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并在设计与鉴定阶段, 应进行标准化审查。
(3)在成套设备研制开发工作中,应安排专门人力,对需要实施的全部标准加以分析,提出在设计、试验、工艺、检验及生产、 配套任务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建议,并在设计与鉴定等阶段,进行标准化审查。
3.加强指导,做好服务
机械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在组织推动标准实施及其监督工作中,要注意加强指导,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施标准所必须的设备、检测仪器等协调供应问题。 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要及时组织标准实施的技术培训工作, 针对重点标准的技术难点和实施标准中的共性问题组织攻关,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
4.结合有关生产技术工作,推动标准实施
机械工业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在计划、生产、技术、质量、 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贯彻有关标准。产品鉴定、 产品质量等级评定、生产许可证发放、产品认证工作都要以标准为技术依据。

三、搞好企业标准化,促进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1)企业要努力提高标准化意识,尤其是企业领导要进一步增强标准化意识。企业标准化是企业发展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科学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行业标准化的基础。为此, 要重视和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负责人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 把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大中型企业应建立独立的、统管全厂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机构; 中小型企业应具有与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相适应的标准化机构或专(兼)职人员,企业各职能部门都应有相应的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3)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企业要依法调整、完善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般应包括: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制定工作细则;标准实施管理办法; 产品标准化审查管理办法;通(借)用件管理制度;标准资料与情报管理办法等。
(4)所有企业都应建立健全以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为主,包括产品开发,制造工艺技术和管理的企业标准体系。 大中型企业和其他有条件的企业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和加速技术进步的要求, 制定高水平的企业标准。企业要随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和使用者的特殊要求, 适时地修订企业标准和补充内控指标要求。
(5)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特别是加速新产品开发、 提高产品质量及强化企业管理等各项任务,开展标准化工作。 针对市场变化和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等的需要,积极开展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 典型化,促进标准化工作向生产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文山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政办发〔2005〕19号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文山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文山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文山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文发〔2003〕39号),为加强我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规范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州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州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 资金性质及使用范围

第三条 专项资金属一次性贷款贴息补助。优先扶持以下企业或项目:
(一)列入州的支柱产业、重点、县域特色工业及其他重点培育的非公有制企业;
(二)发展科技型、出口创汇型的非公有制企业;
(三)高税利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或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
(四)吸纳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强,能创造较多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企业。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四条 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企业或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文山州行政辖区注册并生产经营的非公有制企业;
(二)高新技术企业有省级以上有关部门出具的高新技术认定书;
(三)企业有完善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
(四)银行贷款资金要落实。
第五条 企业申请专项资金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专项资金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分析资金使用效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
(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申请表》;
(六)银行贷款合同和借据复印件;
(七)其他与申请资金内容有关的材料。
第六条 申请专项资金,应逐级上报审批。由各县经贸局(县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局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企业或项目进行审核,筛选审定后,联合向州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州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州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州财政局对各县上报项目进行审核和重点考察,并提出初审意见,上报州非公经济领导小组或州政府批准后,由州财政局下达资金扶持计划通知,并拨付资金。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 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设立专帐,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专项资金存款利息收入全部转入专项资金本金。
第八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企业应当严格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九条 各用款企业要与州经济委(州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用款企业应当每半年和年终各上报一次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年度上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别报送州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州财政局。
第十条 资金使用年度结束后,由州经济委(州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州财政局按照目标责任书,并依据企业年终会计决算报表对企业进行检查考核,对完不成任务或改变资金用途的企业,由财政部门收回扶持资金。
第十一条 扶持资金拨付到位后,项目申请企业或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州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政发〔1999〕85号)同时废止。



成都市外来人口治安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成都市外来人口治安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5月23日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6年8月19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来人口,是指常住户口不在本市五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而到五城区或者常住户口不在本市其他区(市)县的乡、镇而到这些乡、镇的下列人员:
(一)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建筑、运输等人员;
(二)外地驻蓉机构中未办理专项户口的人员;
(三)外来学习、实习、进修、培训的人员;
(四)外来探亲、访友、旅游、就医、寄养、寄读的人员;
(五)其他没有常住户口的人员。
第三条 外来人口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服从管理,自觉维护本市的社会治安秩序。
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留宿和雇佣外来人口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对外来人口进行法制、职业道德和安全知识教育,宣传外来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得留宿和雇佣未依法申报暂住登记的外来人口。
第五条 市和区(市)县公安机关是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机关。公安派出所具体负责外来人口的日常治安管理工作。
劳动、工商、民政、教育、计生、交通、建设、房地产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居(村)民委员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
留宿或雇佣外来人口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协助公安机关管理外来人口,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检查。
第六条 公安派出所设立外来人口登记站(点),委托专(兼)职协管员,参与外来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外来人口需要暂住三日以上的,应当在到达暂住地之日起三日内持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按以下规定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设立的外来人口登记站(点)办理暂住登记:
(一)暂住在居(村)民家中的,由本人或户主持户主的户口簿申报登记;
(二)暂住在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内部或者店铺、水上船舶的,由单位或雇主造册并负责申报登记;
(三)暂住在建筑工地的,由建筑方和承建方的治安责任人申报登记;
(四)暂住在寺观教堂的,由寺观教堂指定专人造册并负责申报登记;
(五)暂住在出租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持租赁合同、公安派出所核发的《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申报登记;
(六)暂住在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旅馆业的,按旅馆业有关管理规定申报登记;
(七)继承、购买或自建房屋居住的,由本人持房屋产权证及有关证明材料申报登记。
第八条 在五城区有固定经营场所或在该场所从业的非暂住外来人口,从经营或从业之日起三日内应当到该场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设立的外来人口登记站(点)申报登记。
第九条 属于下列年满十六周岁,拟暂住一月以上的外来人口,在申报暂住登记的同时,应当持近期免冠照片两张,经审核同意后,办理《暂住证》:
(一)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建筑、运输等人员;
(二)外地驻蓉机构中未办理专项户口的人员;
(三)在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旅馆业暂住的人员。
公安机关在给育龄妇女办理《暂住证》时,应当配合计划生育部门查验其计划生育情况证明。
第十条 已在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证》,需跨该所辖区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建筑、运输等工作一月以上的外来人口,应当持近期免冠照片两张,到从业地公安派出所设立的外来人口登记站(点)登记。
第十一条 《暂住证》为一人一证,有效期最长为一年,期满需继续暂住的,应当在期满前五日内办理延期或换证手续。《暂住证》内容需要变更的,应当及时到原发证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手续。
《暂住证》遗失的,应当到原发证公安派出所补办。
第十二条 外来人口离开暂住地时,应当向原发证公安派出所缴销《暂住证》。
第十三条 外来人口在本市办理就业证、营业执照、健康证等证照时,应当出示《暂住证》。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
外来人口依法办理的《暂住证》受法律保护。除司法机关有权收缴或扣押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或扣押《暂住证》。
第十五条 单位自管公房或私房出租给外来人口的,出租人应当持房屋所有权证及其他合法证明,向房屋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请登记。经审查符合治安管理要求的,出租人应当和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领取《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后方可出租。
第十六条 《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需要继续出租的,出租人应当持旧证到原发证的公安派出所办理延期或换证手续。
第十七条 房屋出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或无其他合法证件的人;
(二)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保障承租人居住安全;
(三)出租房屋或变更承租人的,必须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备案;
(四)发现承租人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派出所报告,不得包庇违法犯罪。
第十八条 房屋承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持有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二)三日内申报暂住登记;
(三)不得从事非法活动;
(四)不得非法留宿他人;
(五)不得将房屋转租他人。
第十九条 雇佣外来人口的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每年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书,认真履行治安责任,协助搞好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雇佣外来人口的法人及其他组织、房屋出租人应当参加外来人口管理机关组织的培训,未经培训者,不得雇佣或将房屋出租给外来人口。
第二十一条 无正常居所、无合法证件、无正当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口,按照《四川省收容遣送条例》的规定进行收容、管理和遣送。
第二十二条 外来人口办理《暂住证》、房屋出租人办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应当交纳外来人口管理有关费用。收费办法和标准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对在外来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公安机关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派出所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办理《暂住证》,由公安机关责令补办;拒不补办的,对直接责任人或外来人口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二)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旅馆业对住宿的外来人口不按规定登记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公安局或区公安分局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一)骗取、冒领、转借、转让、买卖、伪造、变造《暂住证》的,收缴《暂住证》,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有非法所得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可并处非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
(二)对法人及其他组织雇佣未申报暂住登记或无《暂住证》的外来人口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三)扣押《暂住证》和其他身份证件的,对主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
(四)出租人未按规定办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或者未签订治安责任书出租房屋的,责令限期补办,并没收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并处月租金五倍以下的罚款;
(五)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的外来人口的,处以警告,并处月租金三倍以下的罚款;
(六)出租人不履行治安责任,发现外来人口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有违法犯罪嫌疑不制止、不举报,发生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的,责令停止出租,可并处月租金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
(七)出租房屋或承租人变更未向公安派出所申报的,对房屋出租人处以警告,并没收其非法所得;
(八)承租人利用出房屋非法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没收其危险物品,并处以月租金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对出租或承租房屋的法人及其他组织违反本办法的,除由县(市)公安局或区公安分局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四)、(五)、(六)、(七)、(八)项给予处罚外,并对其主管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罚没收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被处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条 外来人口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暂住登记和外来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拖延不办、故意刁难、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来本市暂住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司法机关、监狱、劳教单位依法批准保外就医等来本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市1991年12月12日公布实施的《成都市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6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