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基本制度(试行本)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4:32:23  浏览:90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基本制度(试行本)

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基本制度(试行本)

银发〔1987〕108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的会计工作,是银行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银行职能的重要工具。为了统一全国银行会计准则,充分发挥银行会计在各项业务、财务活动中的核算、监督和管理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银行各级机构办理会计事项,必须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 银行会计工作的任务主要是:
  一、 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和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记录、计算和反映金融业务、财务活动情况,为贯彻政策、考核计划、研究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决策,提供正确的数据。
  二、 加强服务与监督。通过认真办理资金收付与划拨清算,促进和监督各单位、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加强宏观控制、微观搞活服务,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三、 贯彻“勤俭建国”方针。加强经济核算,管好营运资金及财务收支,正确核算成本,监督和维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努力增收节支,扩大社会主义积累。
  四、 开展会计检查、辅导与会计分析。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检查、辅导、管理,不断提高核算质量与效率。运用会计数据与资料,分析资金及财务变化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第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全国银行会计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管理本地区银行必须统一的会计工作。


 第五条 银行的会计规章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基本制度的管理权集中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简称分行)两级。属于全国银行的会计基本制度、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制订;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对总行统一制订的制度、办法,可作必要的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总行的规定相抵触,并报总行核备。
  属于系统内的制度、办法,由各总行根据本制度制订,专业银行总行制订的制度、办法,要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核备;中国人民银行和专业银行分行对各自总行制订的制度、办法,可作必要的补充规定,专业银行分行在报送各自总行核备的同时,抄报同级人民银行。
  下级行对上级行制订的各项制度、办法,必须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不得任意修改或废除,如有意见应及时反映,由上级行研究解决,在未修改前,仍应按原规定执行。


 第六条 各级银行的会计工作,必须在行长(区办主任)领导下,由会计部门统一管理。
  县支行、城市办事处及其以上行处,应设置会计机构,配足专职主管人员和适应工作任务需要的会计人员。县支行、城市办事处以下处所,必须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和配足相应的会计人员。


 第七条 银行的会计核算单位,分为独立会计核算单位和附属会计核算单位两种。凡单独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年度决算的,为独立会计核算单位;凡其业务收付由管辖行采用并帐或并表方式汇总反映的,为附属会计核算单位。具体划分,由各总行根据机构设置的不同情况自行确定。


 第八条 各级银行要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行长(区办主任)要领导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执行本制度,保障银行会计人员依法、按制度行使职权。任何人不得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
第二章 会计核算


  第一节 基本规定


 第九条 会计年度每年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年度终了,办理决算。如遇12月31日为例假日,仍以该日为决算日。


 第十条 一切凭证、帐簿、报表,均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元以下计至分,分以下四舍五入,元以上计数逗点采用三分位制。
  外币分帐行的记帐单位,按各自总行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银行的记帐方法根据复式记帐原理,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或借贷记帐法,由各总行按照实际情况选定。
  一、 资金收付记帐法,以“收”、“付”为记帐符号,有收必有付,收付必相等。凡资金来源增加,资金运用减少,利益增加,损失减少,记入收方;凡资金来源减少,资金运用增加,利益减少,损失增加,记入付方。在帐表上,收方在左,付方在右。各科目收、付方发生额合计和余额合计应各自相等。
  库存现金属于资金占用,余额反映在付方。
  二、 借贷记帐法,以“借”、“贷”为记帐符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资产增加,负债减少,利益减少,损失增加,记入借方;凡资产减少,负债增加,利益增加,损失减少,记入贷方。在财表上,借方在左,贷方在右。各科目、贷方发生额合计和余额合计应各自相等。
  现金属于资产,余额反映在借方。
  三、 为适应现实状况,本制度中有关内容,仍按资金收付记帐法的要求制定。


 第十二条 各项会计核算,必须经过复核,实行钱帐分管,要有帐有据、帐折见面、当时记帐、当日结帐、总分核对、内外对帐。基层处所,必须实行会计、出纳双人临柜。核算质量,要达到帐帐、帐款、、帐据、帐实、帐表、内外帐务全部相符。


 第十三条 在处理业务和记帐时,现金收入先收款、后记帐,现金付出先记帐、后付款;转帐业务先记付、后记收;代收他行票据,收妥进帐。


 第十四条 凭证、单据、帐折的各种代用符合规定为:第号为“#”;每个为“@”;人民币元符号为“¥”;年、月、日简写顺序应自左而右“年/月/日”;年利率简写为“年%”;月利率简写为“月‰”;日利率简写为“万分之日”;外币符号,从国际习惯。


 第十五条 印章种类及使用:
  业务公章:用于对外的重要单证,如存单、存折、收据等;
  现金收讫、付讫章:分别用于现金收、付凭证及回单;
  转讫章:用于已处理的转帐凭证、回单和收、付款通知;
  结算专用章:用于签发结算凭证及有关查询、查复书等;
  各级联行专用章:根据各级联行制度的有关规定使用;
  个人名章:用于已经办理和记载的各种凭证、单证、存折、帐簿、报表。
  以上印章,除个人名章外,均应冠以行名,其规格、尺寸,由各自的总行规定。


 第十六条 密押、印章、凭证、帐表的管理:
  一、 根据保密制度,指定专人保管、使用密押、联行专用章和业务公章。联行印押必须分管,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
  二、 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均须设簿登记,表外核算,专人保管。
  三、 营业终了,必须将密押、印章、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以及帐、簿、卡、表等,入库(或保险箱、柜)保管,严防丢失。
  四、 密押、联行专用章的领发、使用、保管、缴销等,按照联行制度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机构裁撤、合并、分设或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工作调动、离职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第二节 会计科目


 第十八条 银行的会计科目,是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资金变化情况,以及考核计划,分析、监督全行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工具。原则上应按照经济成份、行业分类、资金性质和核算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一、 会计科目分全国银行统一会计科目和系统内会计科目。
  二、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科目名称和代号,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定。
  系统内会计科目名称和代号,由各自总行制定,并明确对全国银行统一会计科目的归属。分行可增设辖内专用科目,其代号与各自总行规定的代号应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专业银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变更和取消,均应抄报同级人民银行。
  三、 基层行处不得合并或更改总、分行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号。
  四、 会计科目修改变更时,除年度终了,采用结转对照表方式办理新旧科目结转外,年度中间应一律填制传票,通过分录结转。
  五、 经过修改变更的会计科目,决算表上、下年度的余额要衔接。
  六、 表外科目用以核算业务确已发生而尚未涉及到资金增减变化的事项以及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的控制等,采用单式记帐,业务发生记收入,业务减销记付出,余额反映在收入方。报表上反映的收入、付出发生额或余额的合计数不自相平衡。
  第二节 凭证


 第十九条 会计凭证,是各业务和财务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办理收、付和记帐的根据,是核对帐务和事后查考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 凭证采用单式,分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两类。
  一、 基本凭证。是银行根据原始凭证及业务事实自行编制的传票,分为:
1.现金收入传票
2.现金付出传票
3.转帐收入传票
4.转帐付出传票
5.特种转帐收入传票
6.特种转帐付出传票
7.表外科目收入传票
8.表外科目付出传票
  二、 特定凭证。是根据某项业务的特殊需要而制定的专用凭证,银行用以代替传票并凭以记帐。
  三、 基本凭证和跨系统特定凭证的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系统内特定凭证的规格,由各自总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凭证一般应具备下列基本要素:
  一、 年、月、日(特定凭证代替传票时,应注明记帐日期);
  二、 收、付款单位的户名和帐号;
  三、 收、付款单位开户行的名称和行号;
  四、 人民币或外币符号和大小写金额;
  五、 业务事实摘要及附件张数;
  六、 会计分录和凭证编号;
  七、 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的印章;
  八、 银行及有关人员印章。


 第二十二条 填写凭证,必须要素齐全、内容真实、数字正确、字迹清楚。在受理凭证时,必须根据有关业务的具体要求认真审查,做到内容完整,符合规定。


 第二十三条 凭证的传递,必须准确及时、手续严密,先外后内,先急后缓。各类凭证除有关业务核算手续另有规定者外,一律由银行内部传递。


 第二十四条 凭证按日装订。装订成册的传票,登记“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入库保管。
  第四节 帐务组织、帐务处理与帐务核对


 第二十五条 银行帐务组织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明细核算按帐户核算,综合核算按科目核算。两者根据同一凭证分别进行,坚持总分核对,数字相符。


 第二十六条 明细核算由下列部分组成:
  一、 分户帐。分户帐是明细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各科目的明细记录。必须按户立帐,连续记载,并在摘要栏注明简明事由。
  分户帐帐号的编列,要冠以规定的科目代号。
  二、 登记簿。登记簿是适应适些业务需要而设置的帐簿,也是用以控制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和实物的重要帐簿以及统驭卡片帐的辅助帐簿,必须建立严密手续,及时记载。
  三、 现金收入日记簿和现金付出日记簿。现金收入、付出日记簿是记载和控制现金收入、付出数字的序时帐簿,是现金收入和现金付出的明细记录。当日收、付总数应与总帐“库存现金”科目发生额反方核对相符。
  四、 余额表。余额表是核对总帐与分户帐余额和计算利息的重要工具,分为计息的和一般的两种。


 第二十七条 综合核算由下列部分组成:
  一、 科目日结单。科目日结单是监督明细帐户发生额,轧平当日帐务的重要工具。根据同一科目的传票,分别现金、转帐的收方、付方各自相加填记。“库存现金”科目日结单,根据各科目日结单的现金收方和付方数各自相加,反方填记。全部科目日结单相加的收方、付方合计数,必须相等。
  二、 总帐。总帐按科目设置,是各科目的综合记录,是统驭明细分户帐和综合核算同明细核算相互核对的主要工具,也是编制日计表、月计表和年度业务状况报告表的依据。
  总帐的收、付方发生额,根据科目日结单填记,并结出余额。
  三、 日计表。日计表是反映当天业务活动和轧平当天全部帐务的主要工具。日计表的各科目当日发生额和余额,根据总帐填记。收、付方的发生额和余额的合数必须各自平衡。


 第二十八条 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各种帐簿(卡)的种类、格式,由各总行自行规定。


 第二十九条 帐务处理和帐务核对。
  一、 帐务处理是从办理业务、审查凭证或编制凭证开始,经过帐务记载,直到轧平帐务、编制日计表为止的全过程,必须认真办理,保证核算正确。
  二、 帐务核对是防止帐务差错、保证核算正确的重要措施之一。帐务核对分每日核对和定期核对;其内容分为帐帐、帐款、帐实(金银、物品、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固定资产等)、帐表(各种报表和计息表)、帐据和内外帐核对。各经办人员在核对相符后,必须签章证明,会计主管人员应加以督促检查。


 第三十条 帐簿的结转与装订,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 帐簿结转。
  (一) 月度结转。总帐每月更换新帐页。
  (二) 年度结转。各科目除农贷、储蓄帐和卡片帐可继续使用外,其余均应更换新帐页。并将旧帐页余额过入新帐页。
  (三) 各种帐簿在更换新帐页后,各科目分户帐余额应与总帐余额核算相符。
  二、 帐簿装订。
  总帐按月装订;各种帐、簿、卡,按月、按季或按年装订。装订成册的帐簿,及时登记“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入库保管。
  第五节 记帐规则和错帐冲正


 第三十一条 帐簿必须根据传票记载,做到数字准确,摘要简明,字迹清晰。如果发现票有误或遗漏不全,应由制票人更正、补充,并加盖名章后,据以记帐。


 第三十二条 凭证和帐簿,应用蓝黑墨水钢笔书写,复写帐页用双面复写纸,蓝、黑色园珠笔书写。红墨水和红色复写纸、红色园珠笔只用于划线和当年错帐冲正。


 第三十三条 帐、表、凭证上书写文字及金额,一般应占全格的二分之一。摘要栏文字一格写不完可在下一格接写,但其金额应填于末一行文字的金额栏内。帐簿余额结清时,应在元位以“-○-”表示结平。


 第三十四条 帐簿上一切记载,不得涂改、挖补、刀刮、皮擦和用药水销蚀。


 第三十五条 错帐冲正。帐务处理要严肃认真,正确无误。一旦发生差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改正和冲正。
  一、 当日发生的差错
  (一) 日期、金额写错时,应以一道红线把全行数字划销,将正确数字写在划销错误数字的上边,并由记帐员在红线左端盖章证明。如错划红线,可在红线两端用红墨水划“×”销去,并由记帐员在右瑞盖章证明。文字写错,只须将错字用一道红线划销,将正确的文字写在划销文字的上边。
  已经记帐的传票发现科目或帐户有误,应由制票人改正传票和帐页,并加盖名章。
  (二) 帐页记载错误无法更正时,不得撕毁,须经会记主管人员同意,另换帐页记载。注销的帐页,妥善保管,附原帐簿后装订。
  二、 次日或以后发现的差错
  (一) 记帐串户,应填制同方向红、蓝字冲正传票办理冲正。红字传票记入原错误的帐户,在摘要栏注明“冲销×年×月×日错帐”字样;蓝字传票记入正确的帐户,在摘要栏注明“补记冲正×年×月×日帐”字样。
  (二) 传票的金额、科目或帐户填错,帐簿随之记错,应填制收、付方红字传票,将错帐全数冲销,再按正确的金额、科目、帐户重新填制收、付方蓝字传票补记入帐,并在摘要栏注明情况。同时在原错误传票上批注“已于×年×月×日冲正”字样。
  (三) 本年度发现上年度错帐时,应填制蓝字反方向传票冲正,不更改决算报表。
  (四) 凡更正错帐影响利息计算时,应计算应加、应减积数。
  三、 错帐冲正传票,必须经会计主管人员审查盖章后,才能办理冲帐,并将有关冲正情况进行登记,以便考核。
  第六节 利息计算


 第三十六条 利息是银行财务收支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客户和银行的经济利益,因此,计算时应根据统一规定的利率、结息日期和计算方法,做到事先认真复核,事后加强检查,以保证利息计算正确。


 第三十七条 利率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对利率的换算和利息的计算方法,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 利率的换算:
  年利率÷12(月)=月利率
  月利率÷30(天)=日利率
  年利率÷360(天)=日利率
  二、 利息计算方法,按业务处理手续规定分为:
  (一) 定期计息。存、贷款用余额表或分户帐以积数计算利息的帐户,计算天数时,“算头不算尾”。如在结息日计息时,应包括结息日(即每季末月12日或12月20日)。其计算公式是:
  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利息
  对联行往来上存、借用资金利息的计息期,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 逐笔计息。存、贷款满年的按年计算,满月的按月计算。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可全部化成天数计算(整年的每年按360天计算,整月的每月按30天计算,不满整年或整月的零头天数,按实际天数计算),其计算公式是:
  全是整年或月的,本金×时期(年或月数)×年或月利率=利息
  全部化成天数的,本金×时期(天数)×日利率=利息
  三、 凡规定利率调整后,需要分段计息的,必须按每段的时期和利率,分别计算,然后加总。
  四、 联行之间帐户转移,原开户行应结清利息,新开户行从开户日起计息。
  五、 下贷上转和错帐冲正涉及到计息的,应根据其发生额、天数算出应加、应减积数,过入余额表(或帐页积数栏)于计息日一并计算。如属责任事故,应查明原因。
  六、 储蓄存款的利息计算,按照储蓄业务核算手续规定办理。
  第七节 会计报表和年度决算


 第三十八条 会计报表是银行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综合反映,是考核贯彻方针政策、执行计划、检查业务和财务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 会计报表的种类
  (一) 日计表。填列各科目当日发生额和余额。
  (二) 月计表。填列各科目上月末余额、当月发生额和本月末余额。
  (三) 决算表。年终决算后编制:
1.业务状况报告表。(包括:各种货币汇总业务状况报告表、人民币业务状况报告表和外币业务状况报告表)填列上年末余额。本年累计发生额和本年末余额。2.损益明细表。填列各损益科目分户帐余额。
3.决算说明书。说明决算数字形成情况或变化原因,补充报表数字所不能表达的实际内容,以便分析研究全行业务情况。
4.业务量、机构、人员情况报告表。填列一年来的有关变化情况。
5.暂收、暂付款项分户明细表。填列暂收、暂付款项科目分户帐余额。
  (四)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报表,分为季报和年报两种。根据季度末月的月计表和年度业务状况报告表,按全国银行统一会计科目归类编制。季报只反映余额,不反映发生额,年报应按年度业务状况报告表的内容填列。
  (五) 上列报表格式,属于全国银行统一会计报表,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属于系统内的会计报表,除日计表,月计表,决算表的规格、栏次,应包括规定的内容外,其它会计报表由各总行自行规定。
  二、 会计报表的报送
  (一) 月计表。专业银行各级行应按月编制本身月计表(其中县支行辖内处所),分别报送同级人民银行。
  (二) 决算表。专业银行各级行应向同级人民银行报送汇总决算表(含业务状况报告表,损益明细表,决算说明书,业务量、机构人员情况报告表,暂收、暂付款项分户明细表)。
  (三)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报表季报。专业银行地市行应按季编制本身的季报,专业银行省(区、市)分行、总行应按季编制本身的季报,分别报送同级人民银行(第四季度季报免报)。
  (四) 全国银行统一会计报表年报。专业银行地市行应按年编制汇总的年报,专业银行省(区、市)分行、总行应按年编制汇总的年报,分别报送同级人民银行。
  上列会计报表,应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时间编报。系统内会计报表的报送时间,由各总行自行规定。
  三、 会计报表的装订
  日计表按月装订,月计表、决算表和季报、年报按年装订,并及时登记“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入库保管。


 第三十九条 年度决算。年度决算工作,是通过数字、资料总结分析本会计年度所取得的经营成果。
  一、 决算前,各级行处必须认真进行帐务核对,清理呆滞资金,处理帐务悬案,盘点财产,检查库存,核实损益等工作,并根据十一月份总帐各科目的累计发生额编制试算表,与同年十一个月的月计表发生额合计数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必须在决算前查明更正。
  二、 年度终了日,应将当天全部财务处理完毕,全面核对,并将各损益收支科目,通过分录逐一转入“损益”科目内,结出全年纯益或纯损。损益结转后,损益类科目除“损益”科目外,应无余额。
  三、 年度决算终了,应及时编制决算报表。
  四、 次年开业后,应将上年损益按规定全数逐级汇总上划总行。其他应上划的款项,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 年终决算完毕,应审核和汇总决算表,并对有关情况、问题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认真编写决算说明书,随同决算表一并上报。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四十条 财务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严格遵守财经纪律,通过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改善经营管理,讲求经济效益,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


 第四十一条 银行的财务管理体制,由各总行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四十二条 会计部门是银行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管理资金;
  二、 管理成本及经济指标考核;
  三、 管理营业外支出;
  四、 管理利润留成及专用基金;
  五、 管理固定资产及财产多缺处理。


 第四十三条 会计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国营金融、保险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准确核算,增收节支,防止浪费,及时清理悬帐。发现资金财产短缺,应即查明原因,对确实无法追回的,按资金财产多缺审批权限处理。
第四章 会计检查与会计分析


  第一节 会计检查


 第四十四条 会计检查是银行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各项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各级管辖行,必须建立严格的会计检查、辅导制度。


 第四十五条 县支行(城市办事处)及其以上的管辖行,要根据所属行处的多少,配备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会计检查辅导员,专门负责本辖(含本身)会计工作的检查、辅导。各级行处的领导,要支持会计检查辅导员的工作,使他们能专司其职,相对稳定。
  会计检查辅导员,必须由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业务熟悉,能独立工作的人员担任。


 第四十六条 会计检查、辅导工作,要以国家的政策、法令和有关制度为依据,以检查帐务和财务为重点,帮助总结经验,改进工作,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提高核算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四十七条 会计检查辅导员的职责、权限及具体任务等,由各自总行规定。
  第二节 会计分析


 第四十八条 会计分析是银行会计核算的继续,是发挥会计反映、监督作用,参与经营决策,加强资金管理,实现金融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重要方面;各级银行必须建立会计分析报告制度。


 第四十九条 银行会计部门对会计数据和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要及时进行加工整理,系统积累,逐步建立会计数据库。


 第五十条 会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资金可用量和横向融通情况;各类资金的流向与流量及增减变化情况;结算资金结构及清算情况;联行在途和内部资金占用以及同城票据清算情况;缴存款增减变化情况;资金成本的高低和利润的增减变化情况等。


 第五十一条 会计分析按照时间的不同,分为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按照要求和目的的不同,分为全面分析、专题分析和典型分析等。
第五章 会计档案管理




 第五十二条 会计档案是国家档案和银行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各项业务、财务活动的重要证据和史料。各级行必须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保管、调阅和销毁制度。


 第五十三条 会计档案保管期,分为永久保管和定期保管两类,定期保管分十五年、五年期两种(各种会计档案的具体保管时间详见附录一)。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各省(区、市)分行如认为有必要可以延长,但不能缩短。对财务尚未清楚,需要继续查清的,应予延长。
  会计档案保管期,自档案所属年度终了后的次年1月1日起算。


 第五十四条 会计档案的保管。
  一、 各级行对会计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调动时,须认真办理移交手续。
  二、 各级行要建立档案保管库或档案箱,并登记“会计档案保管登记簿”,妥善保管。
  三、 会计档案一律不准外借,切实防止丢失和泄密。内部调阅会计档案,应由调阅人出具借条,并经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公安、检察、司法等执法部门处理案件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必须持有县以上主管部门的正式公文,经银行行长(主任)批准。查阅档案时,银行应有专人在场陪同,查阅人所需要的证据和有关资料,可以抄录或复制,但不准将原件抽出借走。
  查阅会计档案的介绍信,应由经办人签章,专夹妥善保管,并登记“查阅会计档案登记簿”,以备查考。


 第五十五条 对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的移交,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 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在省(区、市)分行保管二十年左右,地、市、县行保管十年左右后,按照规定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并编制清册,移交本行档案部门,由其一并移交当地档案馆保管。
  二、 各级银行的档案部门,在向当地档案馆移交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时,必须认真检查是否齐全、完整,并连同清册、案卷目录一并移交。移交时,要逐项清点核对。交接完毕,应将经当地档案馆签章的移交清册一份,由银行档案部门永久存查。


 第五十六条 会计档案的销毁。
  到期应销毁的会计档案,必须造具清册,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批准后,由县支行(城市办事处)以上的行处负责销毁。销毁时,应由当地行行长(主任)或指定专人负责监销。销毁后,应由监销人员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连同销毁报告报上级行备案。
第六章 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免和奖惩




 第五十七条 会计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金融法规,热爱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工作水平,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会计人员的职责是:
  一、 认真组织、推动会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办法的贯彻执行。
  二、 按照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认真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 遵守、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四、 讲究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文明服务,优质高效,廉洁奉公。


 第五十八条 为了保障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赋予他们下列权限:
  一、 有权要求各开户单位及银行其他业务部门,认真执行财经纪律和银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办法。如有违反,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对违法乱纪的,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受理,并向本行行长或上级行报告。
  二、 有权越级反映。会计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违反国家政策、财政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项,同本行(处)行长(主任)意见不一致时,遇行长(主任)坚持办理的,会计人员可以执行。但必须向上级行提出书面报告,请求处理。
  三、 有权对本行各职能部门在资金使用,财产管理,财务收支等方面实行会计监督。
  各级行处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应支持会计人员行使工作权限。上级行对会计人员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有人对会计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刁难或打击报复,上级行要严肃处理。


 第五十九条 会计人员的任免与奖惩
  一、 会计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任免。县支行(城市办事处)及其以上机构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调动,必须商得上一级会计部门同意;县支行(城市办事处)以下机构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调动,应商得其管辖行处会计部门同意;一般会计人员的调动,应商得本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同意。
  二、 各级行处,对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技术上有发明创造的会计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 各级行处的会计人员,因工作过失、违反政策、原则或执行制度不力等原因,造成帐务错乱或使银行、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应分别情况,给与批评或处分。如有受贿索贿,贪污盗窃的,应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惩处。同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六十条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和考核评审标准等,按照《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银行有关的实施细则办理。
第七章 电子计算机的核算与管理




 第六十一条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银行会计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和方便性,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第六十二条 凡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的行处,必须遵守电子计算机核算与管理的若干规定(见附录二)。


 第六十三条 本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原则,记帐方法、凭证、帐簿、报表等各项规定,除电子计算机核算与管理的若干规定已明确者外,其余计算机核算均应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比照本制度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系统(或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并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核备。


 第六十五条 本制度自实施之日起,过去有关银行会计工作的规定,凡与本制度有抵触的,概以本制度为准。


 第六十六条 本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订和修改,并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安市强制戒毒条例(2004年修正)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


西安市强制戒毒条例



(1991年12月19日西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2年1月25日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根据1997年9月20日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11月21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西安市强制戒毒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5月26日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3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西安市强制戒毒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保护公民身心健康,教育和帮助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戒毒,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强制戒除。

第三条 强制戒毒是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实行治疗、教育,以戒除毒瘾的行政强制措施。

第四条 强制戒毒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卫生、民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强

制戒毒工作。

第五条 强制戒毒所由市、区、县公安机关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强制戒毒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所需经费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

第六条 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应当限期在强制戒毒所外戒毒:

(一)年龄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

(三)患有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

(四)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

(五)正在接受单位或医院集中戒毒治疗的;

(六)在监督场所关押管教的;

(七)其他不适宜在强制戒毒所戒毒的。

对前款所列人员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和其家属发出限期戒毒通知书,并由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负责监督、管理。

第七条 需强制戒除毒瘾的人员,由市、区、县公安机关决定,送戒毒所强制戒毒。

强制戒毒决定书在戒毒人员入所前交给本人,并于三日内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八条 强制戒毒期限为三个月至六个月。

强制戒毒期满还未戒除毒瘾的,由强制戒毒所提出意见,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戒毒期限,但实际执行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一年。

第九条 戒毒人员对强制戒毒决定和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十条 强制戒毒期间,被强制戒毒人员的生活费、医疗费自理。

第十一条 强制戒毒所应当加强对被强制戒毒人员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并组织其参加适当的劳动。

第十二条 被强制戒毒人员必须服从管理,接受治疗、教育,遵守管教制度,主动交待自己和揭发他人的违法行为。对寻衅滋事、殴打工作人员及其他扰乱强制戒毒所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戒毒人员伤亡事故。

强制戒毒所对因毒瘾发作可能发生自伤、自残或者实施其他危害行为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

在强制戒毒期间,被强制戒毒人员患病或因抗拒戒毒而自伤、自残的,强制戒毒所应及时治疗,并通知其家属护理,医疗费自理。

第十四条 被强制戒毒人员在戒毒期间死亡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组织法医或者指定医生作出法医鉴定,经同级人民检察院检验后,填写死亡通知书,书面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家属对人民检察院检验结果无异议的,应在接到书面通知后的7日内认领尸体。家属不予认领尸体的,由公安机关拍照后处理。

公安机关应当将死亡鉴定等有关情况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被强制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其亲属或所在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按强制戒毒所的规定探望。

第十六条 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遇有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暂时离开的,由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担保,经强制戒毒所批准,可以离所,离所期限一般不超过三日。

第十七条 强制戒毒所接收被强制戒毒人员时,应对其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违禁物品予以没收。非日常用品应当登记代为保管,强制戒毒解除后发还。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决定强制戒毒或批准延长强制戒毒期限届满的,强制戒毒所应当解除强制戒毒,由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发给解除强制戒毒证明书,并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九条 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实行依法管理,禁止打骂、体罚、虐待和侮辱戒毒人员。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追究行政责任,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阻挠强制戒毒的;

(二)为被强制戒毒人员提供毒品、吸毒用具或其他违禁品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宜府发〔2007〕29号


市政府各部门:
《宜春市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OO七年七月二十七日



宜春市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市直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我市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根据《宜春市市直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办法》(宜办发[2005]21号)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宜春市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对象: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与用人单位确立了劳动关系的各类人员(不含临时合同人员)、离退休人员均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纳入本办法实施范围。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统一按以下标准筹集。
(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确定:用人单位和在职职工(以下简称职工)个人按上年度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确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项目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教师(护士)提高10%的工资部分,2007年7月1日前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津贴补贴。
(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确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为25%,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为23%,其中:
1、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个人月缴费基数总额的23%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职工个人按本人月缴费基数的2%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3、离退休人员(含工伤退休、病退和退职人员,下同)以本人月基本养老金(基本生活费)为基数,由用人单位按23%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离退休人员本人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名扣减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三)确有困难的用人单位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表决同意后,可改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缴费。职工退休后享受企业基本养老金待遇。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本单位负责缴纳或由市财政部门在拨付给用人单位的资金中优先安排并实行代扣代缴;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在发放工资中代扣代缴,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单位开户银行在单位帐户按月划转,也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直接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
第五条 按本办法参保的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参保之月起按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以下简称个人帐户)。个人帐户的转移、继承和接续等管理,按《江西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办法》(赣劳社[1999]66号文)执行。
第六条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应当按时足额缴纳,不得减免。逾期不按规定缴纳或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其限期补缴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及利息;逾期未缴的,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
第七条 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停保后续保的职工,从参加或重新参加工作的当月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缴费基数按参加工作次月(全月)工资收入核定,同时核增用人单位缴费基数。
第八条 用人单位自聘人员解除聘用合同后自谋职业的,以及在编在岗职工自主择业的,本人应当直接向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并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续保缴费,也可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续保缴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按其本人所选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
市直事业单位改革后,保留、重组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待聘期满仍未被聘用人员和被撤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撤销后重组)未被聘用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按市委办、市政府办《宜春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安置办法》(宜办发[2005]21号)执行。其中,被撤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撤销后重组)未被聘用的人员,原由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改由市财政缴纳。
第九条 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从批准退休的次月起核减用人单位职工缴费基数,同时增加退休人员缴费基数。
第十条 因调离、解聘、参军、入学、死亡等原因,与用人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人员,用人单位从次月起终止为其缴费,并核减用人单位缴费基数。
第十一条 职工在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之间流动的,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不转移个人帐户储存额;职工从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流动到市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帐户档案和个人帐户储存额随之转移,并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缴费和建立个人帐户。上述人员流动后本人的连续工龄(含视同缴费年限,即职工从参加工作之月起至本办法实施前一个月止的连续工龄)和参保期间的实际缴费年限,可作为其退休时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依据。
职工从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流动到市直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的,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退还给职工本人;用人单位为流动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不返还给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
职工从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流动到市直外其他单位的,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本人养老并按省政府每年公布的“记帐利率”计息,不得提前支取。职工在退休前死亡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职工退休后,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在市人事部门按规定批准的基本养老金总额中随同发放,不另行计发。基本养老金总额中所含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标准,按国务院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的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详见附件)确定。退休人员死亡,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未计发完毕的部分,一次性支付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十三条 职工退休后,个人帐户储存额已计发完毕的,不核减基本养老金总额,其基本养老金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直至其死亡。
第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后,职工达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其基本养老金从批准退休的次月起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市人事部门批准的标准发放,2007年7月1日前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津贴补贴随同发放,2007年7月1日以后新增的津贴补贴,由用人单位按规定计发。
第十五条 本办法实施后,对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基本养老金。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不折算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
第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后,由市人事部门委托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病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的基本养老金由用人单位支付;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的次月起,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
第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后,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参加了工伤保险的,从批准工伤退休的次月起,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其工伤伤残津贴;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其工伤退休金。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从其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后的次月起,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同时停发工伤伤残津贴或工伤退休金。
第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后,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职人员,退职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由用人单位负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从其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的次月起,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
第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后,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退休人员,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退还给职工本人。若用人单位或职工本人,在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以职工本人退休前一个月的缴费基数为标准、按25%的比例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从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次月起,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
第二十条 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没有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少缴、漏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应按当年职工本人月缴费基数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用人单位发放,从足额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次月起转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
第二十一条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办理退休手续,经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市人事部门审批后,从批准退休的次月起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基本养老金。单位撤销或转企按照本办法退休的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其个人档案移交给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按市委办、市政府办宜办发[2004]23号文件规定由用人单位或职工个人一次性缴纳。
第二十二条 按国家政策规定调整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时,由用人单位填报基本养老金调整审批表,经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市人事部门审批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后,离休人员死亡,一次性丧葬费按1600元的标准、抚恤金按其本人10个月的基本养老金标准,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超过上述标准的部分,从原渠道解决。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丧葬费、抚恤金计发标准,仍按国家、省统一规定的发放标准执行。其中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次性丧葬费1600元和抚恤金2000元,其余部分从原渠道解决。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首次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时,应到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示本单位的批准成立文件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单位法定编码,如实填报基本养老保险申报表,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具体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商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后,2007年新参保的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而形成的资金缺口由市财政全额补足,今后以此为基数每年递增5%。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接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违规或拒不缴费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对无故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原已参保的市直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从本办法实施之月起改按本办法规定执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民合同制工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也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在实施过程中与国家和省新出台政策相抵触的,按国家和省政策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件: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